海外五大在建鎢礦加速推進,全球鎢供應鏈重構仍面臨困難
發(fā)布時間:2025-06-09 20:50:09      來源:金屬礦產

鎢作為支撐先進制造業(yè)體系的戰(zhàn)略性金屬,被全球眾多經濟體納入關鍵礦產名錄。隨著關鍵礦產博弈加劇,鎢的戰(zhàn)略價值已超越傳統(tǒng)資源屬性,其安全供應保障能力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高端制造能力和國防安全水平的重要指標。在此背景下,一些企業(yè)已加快布局鎢礦資源,海外五大鎢礦加速推進,未來將帶來一定的增量供應。當然,由于持續(xù)面臨資金和成本方面約束,海外鎢礦項目建設進展遠不如預期,部分西方國家及媒體熱炒的鎢產業(yè)鏈重構短期內難有顯著成效。

多重因素驅動鎢價上漲,全球鎢產業(yè)鏈面臨重構

近年來,全球鎢價整體大幅上漲,持續(xù)高位運行。2024年,鎢精礦(WO3 65%min,中國出廠)價格一度達到15.6萬元/噸,隨后在14.3萬元/噸左右徘徊;2025年以來,在經歷4個月左右的震蕩運行后,價格攀升到17.2萬元/噸的新高。當前,鎢精礦價格上漲是供需、政策等多因素共振的結果。

供應層面,短期內存量鎢資源項目已難有明顯增量。相比于全球鎢精礦價格的大幅攀升,鎢精礦產量近年來并沒有明顯增長,年產量總體維持在80000噸(金屬量)的水平。即使鎢精礦價格持續(xù)走高,也沒有有效帶動產量增長。國內方面,由于嚴格實行開采配額管理制度,對鎢精礦進行保護性開采,整體上決定了鎢精礦難有明顯增長;同時,在經歷長期開采后,部分鎢礦資源品位出現(xiàn)下降,增產潛力有限;此外,環(huán)保督查常態(tài)化、生產成本增加等也限制了鎢礦生產企業(yè)的增產動力。海外方面,盡管2021年以來產量整體保持增長態(tài)勢(僅2023年有所下降),但鎢精礦產量3%的復合增長率水平仍大幅低于鎢精礦價格10%的復合增長率水平,反映出海外在產項目增產乏力。因此無論從國內還是從海外來看,現(xiàn)有鎢礦項目短期內難有有效增長。

圖1:2021年以來全球鎢精礦產量與價格

資料來源:國際鎢協(xié)

需求層面,全球及中國鎢消費保持相當剛性。全球每年的鎢消費量約為123880噸(金屬量),其中中國作為最大的鎢生產國,同時也是最大的消費國,凈進口量達6345噸(金屬量)。近年來,在全球烏克蘭危機持續(xù)、能源轉型加速的背景下,軍工領域、交通運輸以及能源領域的鎢消費量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比如,2024年全球軍工領域的鎢消費量約11040噸,已連續(xù)四年保持兩位數的增速,能源領域、民航領域也有近10%的增長。在可預見的未來,伴隨地緣沖突所帶來的軍工需求增長,高端制造、能源轉型、AI革命等帶來的鎢系材料需求增加,以及新應用領域的拓展,預計全球鎢的消費量將進一步增加。

圖2:全球鎢終端應用總需求量(噸)

資料來源:國際鎢協(xié)

圖3:主要的鎢終端應用增長情況

資料來源:國際鎢協(xié)

政策層面,全球主要經濟體的政策博弈加劇。隨著保護主義興起,近年來全球供應鏈加速重構。鎢作為一種關鍵礦產,更加受到關注。特別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試圖構建獨立于中國的鎢供應鏈,擺脫對中國的依賴。2017年以來,美國政府不斷更新和完善關鍵礦產戰(zhàn)略,在其《關鍵礦產清單》中,鎢始終被看作不可替代的戰(zhàn)略資源之一;在其關鍵礦產戰(zhàn)略引導下,美國積極采取行動,試圖增加國內生產,并積極擴大與加拿大、澳大利亞等盟友國家在鎢供應鏈的合作。歐盟的《關鍵原材料法案》也將鎢列為具有價值高、替代難度大等特征的關鍵礦產資源,并計劃到2030年將本土加工量占比由目前的15%提升至40%。日本早在2009年的《稀有金屬保障戰(zhàn)略》中就將鎢等31種礦產列為關鍵原材料,要求優(yōu)先保障供給,并在近期啟動儲備擴容計劃,將鎢等礦種的儲備量提升至相當于該國24個月的消費量。

綜上來看,供應端、需求端以及政策層面的影響將支撐全球鎢價持續(xù)保持高位運行。在此背景下,部分企業(yè)已開始推進一些新的鎢礦建設,或推動一些老礦重啟,試圖在全球鎢產業(yè)鏈重構中占據一席之地。

五大海外在建鎢礦加速推進,被視為全球鎢產業(yè)鏈重構的重要標志

在眾多海外在建鎢礦項目中,哈薩克斯坦的Bakuta、韓國的Sangdong、加拿大的Sisson、澳大利亞的Dolphin以及英國的Hemerdon等鎢礦最具代表性,部分項目被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寄予厚望,甚至被當做其推進全球鎢產業(yè)鏈重構的重要依托。

——中資出海獲取鎢礦項目的標桿:哈薩克斯坦Bakuta

巴庫塔鎢礦(Bakuta Tungsten)位于哈薩克斯坦Almaty地區(qū),于1940年發(fā)現(xiàn),是在建的世界最大單體鎢礦項目之一。礦石主要由白鎢礦、黃銅礦和輝鉬礦組成,廢料主要由白云母、螢石和石英組成。該礦探明礦石儲量為1.26億噸,三氧化鎢儲量為28.5萬噸,平均品位0.23%。

項目被列為中哈55個產能合作重點項目之一,是“一帶一路”倡議在中亞地區(qū)的重要實踐,由江西銅業(yè)股份有限公司(60%股權)、香港恒兆國際有限公司(25%股權)、中國鐵建國際投資有限公司、中國土木工程集團公司共同出資開發(fā),在哈項目公司為杰特蘇鎢業(yè)有限責任公司。佳鑫國際資源投資有限公司擁有巴庫塔鎢礦礦權,江銅集團為其控股股東。項目由江銅集團主導選礦核心工藝,中國鐵建國際承擔礦山基建,中國恩菲提供工程設計,旨在形成全產業(yè)鏈協(xié)同輸出;通過香港恒兆國際引入新加坡淡馬錫等國際資本,在保障中資控股權基礎上實現(xiàn)風險分散;通過與哈薩克斯坦國立礦冶大學共建技術轉化中心,將江銅“低品位白鎢礦浮選技術”本土化適配,項目回收率或將突破87.7%。

根據公開資料,項目總投資將達4.5億美元,占地894.9公頃,于2020年11月開工建設,礦石采選設計規(guī)模為15000噸/天。該項目已于2024年11月投產,2025年進入產能爬坡期,預計鎢精礦產量將達到4600標噸。該礦產品不受中國鎢精礦生產配額限制,可直供歐美市場,規(guī)避歐盟33%反傾銷稅。

——美系資本垂直整合鎢產業(yè)鏈的范本:韓國Sangdong

韓國桑東鎢礦(Sangdong)位于韓國首爾東南187公里處,是原來注冊在加拿大的Almonty公司(2025年注冊地遷至美國)的旗艦項目,總投資約1億美元。該礦鎢資源儲量折合65度三氧化鎢約5.1萬噸,三氧化鎢品位0.45%。

2015年,Almonty公司并購了Woulfe股權并成為其控股股東之后,一直推進該項目的運維。2018年3月12日,Almonty公司與一位客戶簽訂的鎢礦石收購協(xié)議涉及到桑東鎢礦開采和加工的鎢精礦,協(xié)議期限為10年。根據當時的定價模式并依據協(xié)議的條款和條件,該協(xié)議要求公司在10年內獲得至少5億美元的收入(隨后協(xié)議進行了修改,將期限延長至15年,以確保15年內獲得至少7.5億美元的收入)。2020年,Almonty暫停了Los Santos項目,并將全部資源放在了桑東鎢礦項目的建設上。隨著Almonty公司將注冊地遷往美國,該公司將成為美國唯一的鎢原料生產商。目前該公司可提供納米級氧化鎢,其產業(yè)鏈將延展到生產氧化鎢粉末。目前除了運營Sangdong鎢礦,該公司的鎢礦項目還有葡萄牙的Panasqueira(正在運作中)、西班牙的Valtreixal(在建)和Los Santos(維護中)三個項目。到2027年,該公司的鎢精礦產量將達到5800金屬噸(約占全球7%的供應量)。

桑東鎢礦項目作為美系資本主導的垂直整合范本,將通過技術封鎖、供應鏈脫鉤、資本隔離三重戰(zhàn)略架構實現(xiàn)“去中國化”。技術層面,該公司將以黑鎢礦提純技術路線替代中國主導的白鎢礦體系,并部署美國Materion公司等離子體霧化技術(鎢粉球形度98.5%)和德國西門子AI選礦系統(tǒng)(回收率89.2%),進而構建技術代差壁壘;供應鏈層面,采用零中國設備采購政策,并聯(lián)合日本東芝建立鎢廢料回收網絡,實現(xiàn)從礦山到軍工應用再到回收利用的自主循環(huán)體系。同時,該公司還通過《瓦森納協(xié)定》技術管制框架,限制中國接觸納米鎢制備專利(粒度<100nm),并依據美國《國防授權法案》第871條阻斷中資企業(yè)參與設備運維,試圖瓦解中國在全球鎢產業(yè)鏈中的技術輻射力與市場滲透能力;資本層面,通過引入洛克希德·馬丁19%的戰(zhàn)略投資持股并簽訂15年包銷協(xié)議,形成“美資控股-韓方參股-軍工綁定”的閉環(huán)架構,完全排除中資參與。

桑東鎢礦計劃在2025年第二季度內完成第一期建設,即大約在2025年年中開始生產鎢精礦,初始產能預計為2300噸/年;2025年底完成第二期財務籌備工作,并在2026年完成第二期建設,將產量提高至4600噸。隨后,2026年到2027年初開始產出鉬精礦。

——北美重構鎢礦供應鏈的支點:加拿大Sisson

Sisson鎢礦項目位于加拿大New Brunswick,將包括一家冶煉企業(yè)。項目周邊現(xiàn)有的基礎設施完備,建成后將為加拿大乃至北美地區(qū)提供可靠的長期鎢供應。項目礦石儲量為3.344億噸,三氧化鎢儲量為22.2萬噸、鉬儲量為7萬噸,三氧化鎢平均品位0.066%、鉬平均品位0.021%。相較于其他海外礦山項目,該項目具有儲量大的特點。

該項目由總部位于溫哥華的Northcliff Resources Ltd.開發(fā)。Northcliff公司控股股東為Todd Corporation(持股81.4%)。

該項目設計APT年產能為5700噸。2025年5月,美國國防部通過國防生產法案(Defense Production Act)資助Northcliff約1500萬美元(約1.08億元),并明確要求2027年前實現(xiàn)北美APT自主供應。同時,Northcliff還獲得了加拿大政府支持的820萬加元(約4200萬元人民幣)的資助。根據Northcliff的最新公告,該項目將延期至2025年12月啟動。

——重啟的高品位鎢礦項目:澳大利亞Dolphin

海豚鎢礦(Dolphin)位于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島,曾在1917年至1990年間運營,后因市場價格低迷而被關閉。項目于2019年重啟,以其擁有西半球最大規(guī)模的高品位鎢礦而聞名。此前,中國的湖南有色曾于2007年參與該項目投資,但已于2010年退出。項目設計生產規(guī)模為露天開采礦石40萬噸/年,轉地下開采后為30萬噸/年。目前該礦鎢礦石儲量為443萬噸,三氧化鎢品位為0.92%。由于礦床位于塔斯馬尼亞島海邊,環(huán)保非常重要。

海豚鎢礦目前由Group 6 Metals Limited(原名為King Island Scheelite)負責運營。根據最新季報,該公司截至2025年一季度期末的現(xiàn)金余額為74.4萬澳元,公司負債較高,流動性風險顯著。

目前,該項目已開始逐步產出,近四個季度約產出鎢精礦854標噸,共銷售鎢精礦826標噸。由于該項目生產成本偏高(不含勘探費用及掘進費用的直接生產成本為8.2萬元/噸),疊加工傷問題常發(fā)(最近一年發(fā)生工傷十余次),短期內仍將處于關鍵轉型期。

——曾經輝煌的世界級鎢礦項目:英國Hemerdon

Hemerdon鎢礦(前身為Drakelands礦)位于英格蘭德文郡普利茅斯東北7英里處,號稱世界第三大鎢礦。2023年該礦利用歷史尾礦生產了50噸鎢錫精礦。目前,該項目處于重建和工廠升級狀態(tài),預計2026年重新開工。2024年1月,項目已經獲得當地環(huán)境局的采礦預批許可證(MPF)。該項目探明和推測礦石儲量超過1億噸,三氧化鎢品位為0.14%,錫品位為0.03%,三氧化鎢儲量為22.2萬噸。

2015年8月至2018年10月,該項目由Wolf礦業(yè)公司運營。2019年,Tungsten West公司通過收購獲得該項目。Tungsten West為上市公司,2024財年營業(yè)收入約為72萬英鎊,折合人民幣693萬元,其中鎢業(yè)務銷售收入近50萬英鎊,折合人民幣477萬元,客戶群體較為穩(wěn)定。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現(xiàn)金約36.8萬元,存在資金鏈斷裂風險,迫切需要尋求其他資金來源。

該項目已于2024年獲得政府的環(huán)保審批,但鑒于項目過于依賴可轉換債券融資、始終面臨資金缺口,推進進展不及預期。目前,Tungsten West正在尋求國防工業(yè)聯(lián)盟等方面的資金支持,并試圖進一步通過金融渠道進行融資,但具體進展暫無披露。

資金與成本約束持續(xù)存在,供應鏈重構不及預期

根據各個在建礦山推進進度,理想情況下,這些項目的產能完全釋放后,預計海外鎢精礦產量將增加10000噸,或能夠覆蓋海外供應缺口并滿足未來需求增長。但由于持續(xù)面臨資金和成本方面的約束,海外鎢礦項目建設進展遠不如預期,部分西方國家及媒體熱炒的鎢產業(yè)鏈重構短期內難有顯著成效。

資金方面,部分海外在建鎢礦企業(yè)面臨流動性風險。為加快推進項目建設,確保礦山項目趕上價格高位的快車,各個礦山企業(yè)均加快投資進度,力圖在高位價格窗口實現(xiàn)產出。五個在建礦山項目中,四個將目標設置在2025年到2026年開始投產;雖然加拿大的Sisson沒有明確時間節(jié)點,但也可以看到其正在加快投資進度。項目建設加快直接導致背后多數礦山企業(yè)的現(xiàn)金流承壓,流動性風險顯著提升。比如,Almonty重籌押注桑東鎢礦,其四大主力礦山中,目前只有Panasqueira還在持續(xù)生產;根據2025年一季報,該公司短期負債超過了短期資產,流動性風險已顯現(xiàn)。為應對這一風險,各個礦企都在尋求其他融資渠道。比如Almonty積極通過私募、債務發(fā)行和股權融資來籌集資金,目前其現(xiàn)金余額已較2024年底有所增加,預計在桑東項目投產后,其經營情況將有所改善。此外,部分海外鎢礦企業(yè)試圖借“去中國化”概念爭取相關國家的國防補貼,以緩解資金鏈壓力。

成本方面,盡管多數海外在建礦山試圖對標中國本土鎢礦,但其成本控制面臨現(xiàn)實約束。當前在建鎢礦多以國內主流礦山的成本數據作為對標對象,但是受到人工成本、生態(tài)環(huán)保要求等方面的影響,特別是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礦山項目的人工成本、ESG合規(guī)成本等均明顯高于其他國家,導致當地鎢礦項目的實際成本較高,短期內很難有效與中國本土鎢礦項目競爭。

綜上,盡管當前高鎢價行情顯著刺激海外鎢礦勘探開發(fā)熱情,部分海外鎢礦項目推進速度加快,甚至被西方國家當做推進全球鎢產業(yè)鏈重構的依托,但從產業(yè)實踐來看,海外鎢礦開發(fā)仍面臨資金壓力大、生產成本高等多重現(xiàn)實約束。特別是部分鎢礦投資建設周期漫長、環(huán)保合規(guī)成本高,項目進展遠不及預期,短期內難以形成規(guī)?;瘜嶋H產能。當然,從中長期來看,海外鎢礦進展仍具有重要戰(zhàn)略價值,國內企業(yè)對此可以建立常態(tài)化跟蹤機制,在關注項目進度的同時,深度研究其環(huán)保標準升級、跨境資本運作等趨勢,為自身資源儲備策略、技術研發(fā)方向與全球化布局提供決策參考,持續(xù)增強我國鎢產業(yè)的全球競爭力與抗風險能力。

作者 | 李昊涵博士 中鎢高新企劃部專員